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欣赏 » 正文
《教育教学论坛》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QQ : 859367193

编辑部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电话:0311-87766660 80820729

地址:河北石家庄联盟路705号 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编辑部

基于说服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2023-09-11

基于说服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夏芮芮   

 滁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摘  要]:当前网络环境错综复杂,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质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信息化时代下,任何现实生活中信息的传递不畅都可能上升至网络问题的传播,形成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抗,给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基于霍夫兰说服理论,从传播者、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方面分析入手,构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有效传播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说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作者简介]:夏芮芮,(1992-)年,女,安徽巢湖,硕士,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助教,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中图分类]G641  [文献标识码]


“说服”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解,一般分为两种,从传统教育的角度来看:“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教育者通过教育、说明和解释等多种方式,将党的思想,国家的政策方针传达给受教育者,从而转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同时,能改变其错误的思想、态度或者行动。”[]另一种是介于教育传播和传统教育学两种思路之间,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也是侧重对教育方法的研究,但略有差别,理解为:“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教育者用充分的理由和话语去开导受教育者,从而对其态度、行为、信仰以及价值观念产生影响的过程。”[]以上两种理解,都有一个共性,都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研究是一个过程研究,包括信源、信宿、议题、方式、效果等各方面。

从实践的层面来说,说服的最终目的和表现形式是接受。它表示人们对于某种观点、论断或价值观念是认可还是拒绝,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同样,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采用何种教育理念、传播何种内容、采用何种教育技术,如果最终接收主体持拒绝态度,那么这种教育的效果是无效或低效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具有话语权和掌控权,对教育效果进行控制,如若发现学生对教育内容不接受或接受效果不佳,还可以通过相关要求进行约束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然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和学生都是网络的平等参与者,辅导员虽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但其话语权被大大削弱,也不再有权威和控制优势,无法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一、霍夫兰说服理论模型

美国耶鲁大学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主要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及说服技巧。[]投射到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辅导员对思想教育内容整个传播过程的把握。本文试图构建从信息的传递过程切入,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的传播模式。

 

基于说服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传播模式图

卡尔·霍夫兰的信息传递理论认为,信源的可信度、信息的结构和信宿的特点等因素,会对个人的态度产生较大的改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外部信息输入产生刺激,教育者信度(辅导员信度)、传播内容(社会核心价值观)、输入情境(传播背景)、学生自身经验等这些因素的组合,会影响观点和态度的转变。

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个人信度对教育效果起到关键作用,辅导员的可信度包括学生对其专业性和真诚感的认知。辅导员在进行进行内容传播时,部分取决于自身的专业性,如果学生相信其传播的是有效信息,就会认可,如果怀疑是无效信息,可能就会拒绝。个人专业性受其工作经验、职位等级、社会反应力等影响。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中,学生通常认为和自己有相似的价值观、兴趣和地位辅导员可能会看起来更加专业,在看待和判断问题时有相似的视角。另一方面辅导员的信度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说服过程中表现的真诚感。霍夫兰在劝服与传播研究中做出假设,如果受众认为传播者有说服别人的明显意图,他们就会认为传播者能够从传播中获利,从而降低传播者的可信赖性。就像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和高德特所指出的,随意和非目的性的谈话的传播效果,部分信息来源于接受者没有批判和防卫的心理状态,但如果受众知道传播者是蓄意来影响自己时,传播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因而,辅导员在开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有自己的方法,润物细无声,最大程度体现自己的真诚感,有效提升教育效能。

说服传播的内部机制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形成三种态度:接受、犹豫、拒绝。学生接受到的信息与自己原有观点相似时,传播会将原态度进一步强化。当接受到的信息与原有观点相悖时,会通过对传播内容分析,自我经验判断,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转变、或维持。

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博弈

当前网络环境下,任何现实危机都会在网络上体现,网络上的焦点、热点话题,引发网络舆论与现实教育的对抗,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说服方式的转型。

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开展,高校的举动往往都是网络舆论的爆发点。如“返校复学”“喊楼”“大学生就业”等都是网络热点话题,话题制造者和助推者几乎都来自高校学生,他们作为互联网陪伴成长的一代,有着天生的网络敏感性和技术娴熟性,游刃于各种网络平台,利用“微博超话”“贴吧刷帖”“抖音直播”等多种形式,在短时间内大量发布、转发和评论,与学校形成博弈,通过给学校施加舆论压力,倒逼学校加速解决问题进程。在这种情形下,传统的辅导员教育管理方式,已力不从心,在缺乏面对面交流,充分阐释和引导的基础上,实行强制性教育指令的下达,必定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等,造成学生的反感和误读。学校属于管理部门,拥有治权,把握话语权,但是由于自身承担的义务、社会影响等,导致在网络博弈场中处于下风。此时,基于平等对话的引导成为了说服传播的关键,及时、有效的信息传达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博弈的平衡器。

三、建构“说服”到“接受”的传播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需另辟蹊径,构建符合网络传播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精准定位学生目标诉求

新时代学生个性突出,传统粗放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成效不佳,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朝精细化过渡。因而,细分学生类型,准确定位学生的目标诉求,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受众身上,强调教育传播内容的组成和媒介的选择同受众的特点联系起来,了解受众的需求、学习习惯和文化特征,精准把握打造有特色的教育实践。在进行教育传播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知晓学生的兴趣点、目标点。通过与学生网络聊天、浏览朋友圈、关注学生社交动态等多种方式,接受适应学生的多元化兴趣,对学生的价值、态度和行为进行准确把握,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尽量符合他们想法和爱好的教育说服内容。在了解学生的同时,实质上也是在确定说服的重点内容,传播什么、引导什么、强化什么,这些都应该在内容制定之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正中靶心的效果。

(二)努力提高自身说服能力

学生常说辅导员是最能说的,能说和会说不是一回事,努力提高教育者的说服能力,首先教育者需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学生之间能达成共识,成为高可信度信源。学生对高可信度信源的判断通常来源于辅导员的专业性和真诚感。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做到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完成自我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知情意行。

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首先要足够自信,自信一方面来源于自身的气场,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内容的熟练掌握,倘若在传播过程中磕磕巴巴,犹豫不决,学生自然会对传播的内容产生怀疑,对传播者的信源可信度大打折扣。其次,对信息的理解和解读要足够深刻,不能浮于表面。当下辅导员获取信息的能力与学生相比,毫无优势可言,要让传播的内容有说服力需要在信息的处理能力上下功夫。一起简单的校园突发事件其背后折射出的安全隐患,一起普通的宿舍矛盾其蕴含的人际交往障碍等等,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不忽略关于学生的任何信息,及时捕捉学生的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问题,并剖析传播问题的实质,提升自我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需要发挥合力作用。辅导员可信度高,人格魅力大,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因此需推动外围教育者的传播能力,学校各部门都要承担起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传播使命与职责。专业课教师需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课堂,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三)主动出击网络议题引领

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在于学生自主能动性大,教育主题无法精准切入,有些话题等辅导员开始介入时,已经在网络上引起较大舆论。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和从众性,从新闻传播学视角来看,其传播呈现“沉默的螺旋”趋势,沉默的螺旋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大多数人会害怕被孤立,因而尽量避免与他人在态度、信念上产生分歧与异议。同时因为害怕孤立,他便不太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选择沉默。”[]在网络平台上,占支配地位或者是日益得到支持的意见会更加得势,相反另外一方就会逐渐失去支持的声音。这样,一方表述而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意见。如果这个过程有大众媒介参与,螺旋往往形成得更快、也更明显。

上述传播现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更加突出,利用QQ群组织喊楼、微博超话连续刷帖给学校施加舆论压力,掀起舆论波澜。虽然有很多学生仍然保持理性的深度思考,但也因为螺旋的快速卷入,导致其观点逐步妥协或丧失。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学校管理就会比较被动。辅导员作为高校管理队伍的领头军,应时刻保持网络敏感度,深入学生,倾听学生,在不同时期,及时发现学生议题,将学生感兴趣、关注度高的议题先行着手,转化为公众议题,在舆论初期阶段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

辅导员需充分阐释群与己、大与小、得与失的逻辑关系,既高瞻远瞩,又细致入微,具有针对性的在学生关切的现实中建立必要的联系,摸清问题的本源,使得网络引导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要积极发挥学生干部、党员骨干的带头作用,共同发声、全域发声,主动出击,对造谣者、煽动者先发制人,第一时间建立舆情应对机制,实现网络议题的引领。

(四)加强日常监管教育机制

大学生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绝不仅仅靠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具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看似虚拟,但不应该成为监管的盲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和管理机制,应该纳入到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实行监督、评估、奖惩、预警、教育和保障多环节保障。学校应建立监控处置机制,及时进行舆论引导,一方面与舆论形成对冲,另一方面可以传播理性声音。同时,对学生线下的问题要有反馈联动机制,在线下出现的问题就要考虑到线上危机的管控和引导。另外,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交流是前提,在关乎学生利益的重要决策部署之前,应充分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诉求,告知学生信息反馈的途径、流程和结果,让学生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去进行发声。当然,网络技术的日益革新,教育传播媒介形态发生转变,思想政治教育需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鼓励使用新媒体手段、互联网思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单纯的课堂说教形式丰富化、生动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简单的结合,它实质上是互联网网络化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两者的思维融合。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互联网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也不能单纯的将互联网环境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根据互联网的本质特点,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从受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等方面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教育,从而是他们符合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想政治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个人的特色与风格,根据教育的大环境实施说服策略,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网络宣传多面结合,真正做到通过“说服”,让学生“接受”,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具有持续性的态度。如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就是显著的。

 

[参考文献]

 

[1] 潘静.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P18-19.

 

[2]张苗苗.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7),19.

 

[3] 张弥弭.基于网络自媒体平台的品牌传播模式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14,P24-25.

 

[4] 胡啸,罗彬.新媒体环境下的非典型说服传播效果浅析——以"罗尔事件"为例 [J].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7(07),18、156.

 

[5] 汪燕娟. BBS的群体极化效应和"沉默的螺旋" [J].青年记者,2010(07),79-80.

 

[6] 严雯嘉.利用高校官方微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西华大学官方微信为例[D].成都:西华大学,2018,P50-56.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Persuasion Theory

XIA  Ruirui  

Chuzhou College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of Chuzhou Anhui 23900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mplicated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have exerte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esse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ied out by college counselors is a kind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ctivi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ny poor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in real life may lead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network problems, forming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network world and the real world, which brings great pressure and challeng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Based on Hovland's persuasion theory,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communicator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 contents, and constructs a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between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persuasion;acceptanc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unselor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