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欣赏 » 正文
《教育教学论坛》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QQ : 859367193

编辑部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电话:0311-87766660 80820729

地址:河北石家庄联盟路705号 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编辑部

设计类课程全英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以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设计为例
2021-03-15

马莹莹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40

 

[  ]随着大学生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课程的全英教学的需求和必要性不断提高。本文以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结合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对课程全英文教学方法、模式和考核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全英文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全英教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公共交通规划与设计,教育教学论坛

[作者简介]马莹莹(1983-),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2015JGXM-ZD05),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yjzk2017013).

 

 

一、引言

由于交通相关专业和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且新理论与技术发展较快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方面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1][2][3]。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相关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教学需要,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4]。目前,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反映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5]。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我国目前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进入中国学习的国际交流生、国际合作项目数量不断增长,基于此,开展全英课程建设,对于提升交通学科学生整体素质,开阔学生视野意义重大。

二、公交规划与设计课程的特点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客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设计》作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同时也是《交通设计》课程的重要部分,基本目的是让学生对公共汽车交通、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的规划与设计;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方法、公交专用道的设计方法、公交枢纽的规划与设计要点及最新的理念和方法、公交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分析方法等方法与新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

三、教学方法与模式探索

本课程将开展学生课外自学和课堂讨论,针对国内外公交优先的实施案例和经验进行交流,跟踪城市公交的最新理念和方法。课程的相关教材、阅读资料、讲授和讨论都以英文的形式开展,通过英文教材和资料的阅读,提高学生英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与国际接轨,获取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全英文课堂教学和讨论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英文听、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打下基础。

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全英课程的授课需求,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教师讲授:对于一些基础理论与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保证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

案例教学:以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问题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和熟悉公交的相关内容、方法和相关理论前沿;

小组研讨:设定研讨课题,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利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发言,在加深专业问题的认识同时全面提高学生英文能力;

分组辩论:就公共交通系统目前有争议的话题组织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并进行辩论,教师引导与点评。

实践教学:就公交规划与设计相关的技术环节,开展实践教学,例如指导学生应用课程内容进行项目研究和实验设计,并撰写项目报告;

专家研讨:聘请国内外公交相关的专家开展全英文的学术报告或者专题演讲,并为学生提供与专家讨论的机会;

模拟汇报会议:以课程相关内容为主题,举行选课学生范围内的模拟汇报会议。

全英课程,课后阅读是保证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保证课程学习质量,应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课后阅读材料。英文阅读材料应根据学生的英语及专业知识基础选择,不宜过难和过多,建议在布置课后阅读材料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考核方法

设计类的全英课程考核方法建议以过程性考试 + 总结性考试开展,其中过程性考试站总成绩的50%,总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50%。过程性考试贯穿在全英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课堂讲授的学习情况、课后阅读、主题演讲、主题讨论以及模拟汇报会议表现等;总结性考试以课程报告的质量为主,课程报告应根据课程项目进行撰写,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综述、主要内容方法和实验等、结论和讨论,并应用英文进行论文撰写。

 

五、实践与讨论

采用以上教学方法和模式开展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设计》全英教学实践。实践教学班采用小班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上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课程教学和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上课学生均认为开展该门全英课程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认为很有必要的学生占33%,认为很重要的学生占22%;绝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是满意的。对于全英教学的效果,更多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环节的教学效果较好,英文较容易理解,而专家研讨环节和学生主题演讲环节的教学效果略逊与教师讲授环节。根据对学生的访谈得知,部分学生在校外专家教学环节和学生主题演讲环节存在听不懂的情况,主要是英文的理解比较困难。特别是校外专家教学环节,由于教学内容往往是与实践和校外专家的工作内容相关,因此可能造成学生无法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和相关的英文学习。根据对主题讨论环节和模拟学术会议环节的学习情况对比结果,更多的学生认为模拟汇报会议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本门课程的全英教学实践情况,可以总结出:

1)全英教学课程对大学生教育来说是有非常强的必要性。

2)全英教学的课堂组织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策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并鼓励学生进行英文交流。

3)课前预习和课后阅读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和基础准备相应的阅读材料和布置相关的课后学习任务。

4)过程性考核。由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参与度对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合理的过程性考核可以激发学生的课程参与热情,改善教学效果。

 

六、结语

笔者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全英教学实践,针对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提出面向设计类课程的全英教学模式。该模式和方法的认可度较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恩军, 黄敏. 基于能力导向的交通工程学教学改革研究[J].内江科技,2013(4):56-57.

[2] 胡宏宇, 李志慧. 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3(38):41-42.

[3] 白竹, 吴彪. 交通工程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林区教学,2013,193(4):73-74.

[4] 黄爱玲,李宝文,马继辉.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城市公共交通教学改革探索[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7):63-65.

[5] 隋铭皓,盛力,高乃云.基于开展《给水排水工程概论》全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初步实践体会[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0):122-124.

[6] 倪颖, 杨超, 唐克双,. 《交通系统理论》全英语教学的实践体会与几点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5):176-178.

[7] 辛飞飞,吴娇蓉,王晓博. “交通工程学课程全英文教学试点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205-206.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Whol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for Program Design Courses——Taking Urban Transit: Planning and Designing as an Example

Yingying Ma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dong Guangzhou 51064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Needs and necessity of teaching using English is increasing. This paper takes Urban Transit: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example, considering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ogram design courses, explores and practices th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mode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od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chieve better results in the whole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 whole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modes and methods, urban transi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