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 859367193
编辑部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电话:0311-87766660 80820729
地址:河北石家庄联盟路705号 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编辑部
新农科背景下的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改革
乔丽芳,张毅川*,齐安国,周 建
(河南科技学院 园艺园林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 要]新农科要求课程建设要接地气、要融合新技术新知识、提升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园林植物造景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应用植物材料创造景观的能力,但课程目前存在目标、内容、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本文以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为例,将成果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相结合,从培养目标、教学反向设计、工作过程导向、融合新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农科;成果导向;工作过程导向;植物造景;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20年度河南省新农科研究与实践改革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标准研究”(2020JGLX134)。
[作者简介]乔丽芳(1978-),女,河南新乡市人,硕士,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副教授,从事植物造景研究;张毅川(1978-),男,河南清丰人,博士,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副院长(通讯作者),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提出了新农科改革实践方案,正式拉开了高校涉农专业的升级改造序幕。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应用植物材料进行景观环境塑造的能力,涉及艺术、植物、生态、设计、工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交叉性。
目前,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建设上,工作任务导向[]、OBE 教育理念[]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等被引入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植物造景课程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内容与行业前沿脱节[]、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衔接不紧密[]、学生评价体系不合理[]、教师团队不完善[]等问题。多数学校的课程组织仍然延续参观、讲解、设计、评图等比较僵化的方法[],理论、现场讲解、户外调研、设计实践模式也仍然满足不了园林植物设计及施工管理项目的需求[]。因此,结合新农科建设,深入探讨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建设对提高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新农科背景下的园林专业课程建设要求
(一)新农科要求课程建设要接地气
新农科建设要培养适应未来农林工作岗位的“知农爱农兴农”的人才。目前,涉农专业学生的知识面、知识结构、工程实践能力与生产一线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课程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差距较大。目前,园林专业本科教育中多数课程仍然延续学科教育的特点,理论灌输较多,与工作实践联系的较少。在对毕业生的调研中,学生也普遍反映课程所学无法用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园林专业课程要基于园林实际问题,基于园林绿化产业案例,基于科学技术前沿,开发符合新农科建设要求的园林优质课程资源,创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让园林教育走下“黑板”、走出教室、走进山水林田湖草,补齐园林教育实践短板。
(二)新农科要求课程建设要融合新技术新知识
新农科建设要求课程内容交叉融合,适应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入课程。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场地分析、生态调查、规划设计、生产管理等迫切需要融入这些新兴技术。新知识和技能只有同专业知识相结合时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但并非一定要开设新的课程,可以将相关知识和技术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
(三)新农科要求提升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课堂教学亟待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我国近年来建立了大量的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课程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园林专业课程建设应线上线下相结合,将在线教育作为线下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二、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植物、生态、设计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植物材料进行空间塑造,打造宜居生态环境。目前,几乎所有的园林专业都将园林植物造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或者专业必修课程。但是,抽样选取了三十多所省属高校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大纲后,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一)课程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培养目标脱离了行业职业标准的需要。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对接行业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师岗位,通常的岗位能力标准为:具备团队意识,领会项目设计意图,熟悉地区植物属性、造价信息和市场行情,熟悉软硬景结合与风格控制,完成植物景观概念设计及详细配置方案,熟悉行业规范,熟练使用专业软件绘制植物种植施工图,指导植物现场施工。因此,市场需求即职业能力标准是确定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参考,需要行业专家、企业一线人员的广泛参与,才能够准确进行定位,满足市场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内容也应该适应岗位的需求。目前,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多是按照园林植物的特征、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理论、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手法、各园林要素的植物造景、各类型绿地的植物造景等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组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知识系统性较强,但是也有与工作岗位脱节的弊端。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可以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内容组织,涵盖项目与市场、设计、施工图、养护及管理等工作内容。
(三)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应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场地信息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方案表达能力、施工图设计能力、汇报沟通能力等。但是,目前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中,多数仍然延续理论讲授加课程设计的模式,很难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训练。因此,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应改革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工作程序为导向进行教学组织。
三、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建设的成果导向与工作过程导向
(一)课程建设中的成果导向
园林植物造景主要是针对园林中的植物设计与种植工程,具有强烈的工程应用背景。成果导向教育(OBE)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教育理念,也是我国工程专业认证的主导理念。该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质量评价等都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导向,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并通过持续改进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OBE方法按照反向教学设计的原则,推导课程的预期成果,进而科学组织教学[]。植物造景课程需要在OBE理念下,以培养学生解决植物景观设计及种植工程的能力为最终目标。
(二)课程建设中的工作过程导向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及应用型本科教育中。该教学模式以培养整体化工作能力为目标,以真实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创建基于工作过程化的学习情境。每一个教学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环节,将学科体系转换为行动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该教学模式特别适合应用于工程背景较强的课程,实现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提升。
四、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建设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培养应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集目标、教学、测评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Bloom 将认知分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6个依次递增的层次[]。其中,记忆、理解和应用是普通层面的能力,而分析、评价和创造是高层次的能力。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中应尽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场地信息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方案表达能力、施工图设计能力、汇报沟通能力等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团队分工与协作,在重构场地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植物景观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并应用景观软件进行方案表达和呈现,遵循设计规范完成施工图制作,以及能够准确表达设计意图。
(二)课程的教学反向设计
课程的教学反向设计是先确定学习的预期效果,明确如何评价预期效果是否实现,最后设计教学活动的一种“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学生应该学到什么和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以及怎么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因此,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应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设计及施工人员的参与下,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及评价标准,进而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该课程预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备适应园林植物造景工作岗位实践中有关项目与市场、设计、施工图、养护及管理等工作内容的能力;预期目标实现的评价标准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对每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分类评价标准,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安排教学活动则是:根据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
(三)课程的工作过程导向
课程的工作过程导向是从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出发,以学习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将理论讲授与实践集成在一起,综合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园林植物造景课程通过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使学生熟悉工作过程,熟悉工作策略,提升学生从业后的岗位适应性。项目启动阶段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法,由学生自主完成团队角色分配并制定计划书;市场调研阶段可以采用发现法、参观教学法等完成植物景观案例分析、植物市场价格及成本控制等内容;场地调研阶段可以采用现场教学完成场地信息的采集;设计阶段则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方法完成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案构思、优化及表达;施工图阶段可以通过现场教学、参观教学等方式完成植物配置及施工要点、植物种植施工工艺考察等内容,最终完成施工图绘制;养护管理阶段则可以通过现场教学和团队展示方法制定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方案。
(四)课程建设与新兴技术融合
新农科建设要求专业教学内容体现智能新兴技术并与新兴产业相结合。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中的案例调研和场地分析等可以借助无人机技术快速完成。例如,可以借助无人机拍摄优质植物景观场所的影像资料,并通过正射投影了解植物配置平面。通过倾斜摄影建立空三模型后,可以深入了解植物配置细节。另外,也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植物栽植工程进度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同休闲农业、森林康养和生态修复也有重要的结合点,课程中应增加相应的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五)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融合
新农科建设要求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国主流在线课程平台中的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有6门课程和园林植物造景课程高度相关,任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如果有自建MOOC课程,则可以考虑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混合式SPOC课程。信息教育模式下,教学可以采用翻转式课堂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讨论、任务协作等更高价值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能。
五、结语
新农科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国家通过三次重要的会议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指明了改革的路径、模式和措施。园林专业作为林学类相关专业,担负着培养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人才的重任。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植物造景作为园林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需要在新农科思想指导下进行课程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通过转变教学观念,重构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融合信息技术和新兴技术等方法和措施,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