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发表 » 正文
《教育教学论坛》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QQ : 859367193

编辑部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电话:0311-87766660 80820729

地址:河北石家庄联盟路705号 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编辑部

拓展和提升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实践探索
2020-05-11

                                                                                           史淑雅

                   天津城建大学艺术学院 天津 300384

内容摘要:针对设计学类专业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学生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其中特别强调能力要求的培养;在三者的关系中,素质要求是核心,知识要求是基础,能力要求是关键。文章在厘清了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关键能力构成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以观促学、以研促教、以践促训、以赛促练拓展和提升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专业 关键能力 实践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in Artistic Designing

Shi Shuya

Tianjin 300384, School of Art, Tianjin City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Abstract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with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in Design Science,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 Quality in Design Science explicitly stipulates the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qualities,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with more emphasis on the last aspect. Internal connections can be simply observed between the three elements: qualities are the core of the regulation; knowledge is the basis, and competence the key. By clarifying the constituents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and the system of specialty courses, this paper proposes and elaborates a series of empirical approaches , including “learning based on observation”, “teaching on research”, “training on practice”, “drilling on games”,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Key words: Art Design, core competence, practical exploration

设计是人类的创造性智慧应用于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生产的行为。为培养设计人才而开办设计学类专业的突出特征,是“重实践、强应用”。艺术设计学是设计学类9个专业中的代表性专业如何拓展和提升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已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纵观国内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都将设计应用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但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进一步,如何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实现这一目标,国内高校不仅千差万别,而且总体上与国外同类专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笔者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这里不揣冒昧提出来以就教学界同仁。

一、设计学类专业国家标准与实际存在的问题

设计学类专业在我国开办的历史不长,近十几年得到迅速发展。这首先有赖于社会需求催生了这一新兴专业。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各地方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争先恐后建设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园,经济发达城市纷纷争建“设计之都”等,无疑是设计学类专业呈现飞跃式发展的国内背景。同时,从国际发展趋势看,设计学类专业是面向未来的创新性专业,正如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所说:21世纪是设计的世纪”。然而,作为培养与输送设计专业人才的国内高等教育却面临尴尬境地:一是设计学类专业遍地开花,不同类型的学校都在开办设计学类专业,而不管是否具备实际条件和开能力;二是由此造成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部分专业还被教育部亮出红牌。

为改变这一状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包括设计专业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解决各专业特别是设计类专业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设计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学生培养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中,特别对能力要求出详细规定,总字数远超过素质和知识两项要求而且对提升能力的实践课程做出详细明确的规定,这是不同于其它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独特性所在,充分彰显了设计学类专业对学生实践和职业能力的特殊要求。《设计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设计学类专业必须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强调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的适当比例;推进学校教学与社会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设计学类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类型包括专业类实验(工作室、实验室)课程、专业类社会实践、专业类实训、专业类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创作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等内容。”

根据笔者的理解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的关系:素质要求是核心,知识要求是基础,能力要求是关键;素质再高知识再丰富,也要转化为设计能力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设计人才。正是源于现实设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国标》才对设计能力做出如此详细明确的规定,实际教学要做的就是如何落实好《国标》的具体要求。

从欧美发达国家的设计学类专业教育看,学生设计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教师精讲,学生的自由时间比上课时间多,但这里的自由不是漫无目的的放式散养,而是具体的实操能力的课业要求。学生做一个作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从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小组讨论,绘图设计、制作模型,再到进行展览、讲评、交流、互动,与我们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和效果评估存在很大差异,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力投入也迥然不同。目前我们设计类专业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设计能力培养不足,而设计能力恰是学生的关键能力,也是学生职业发展空间前景关键所在。因此,对标对表《国标》,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设计类人才,就是摆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师和管理者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作为9设计学类专业中首当其冲的艺术设计学专业,给出对这一问题的实践解答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构成与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能力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劳动力市场和职业研究所梅滕斯于1972年提出,他对关键能力的定义是“与特定专业或专业技能不直接相关的通用、可迁移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应对职业生涯中各种变化的能力”。具体到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应具体表现在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美学品味、创新意识、设计价值观等方面。艺术设计学专业属于综合应用型专业,涉及领域广博而宽泛。对具体设计问题的解决,是在某一观念和目标的统领下,整合相关领域的关联知识点,运用设计学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创意一个设计师能够自圆其说和相对完美的设计方案。艺术设计学专业的知识体系由专业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设计方法等构成,设置专业课程的目的就是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职业素质。

艺术设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统称为设计学,设计学由心理学、设计美学、公共关系学等组成,又由设计学、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学等构成设计学类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显然,仅有核心课程无法构成设计学专业所需要的知识体系,也不能承担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任务。与核心课程相配套其它专业课程不仅构成了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补充和支撑,还对设计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设计视野的扩展形成辅助作用。与其它专业相比,艺术设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数量少,但“外围”专业课程数量多且跨度大。在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学实践中,就专业课程而言,由于指导设计方向的设计理念、美学观念等是多元的,处理设计问题的设计方法、设计思维是多样的,要求学生具有多种思想、多种方法的整合能力;又由于解决设计问题的技术是多方式、多层次的,面临设计问题的视野是跨领域的,也给学生提出了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如此,有汲取、有批判,有精读有涉猎,有深入、有广博,形成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创设出不同理念、不同视角、不同风格和不同设计语言相融通的作品,也才能打造出优秀的设计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各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的,应该说课程体系是科学的、合理的,但为什么教学效果却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呢?依据笔者的观察,主要包括两大类原因。一类是硬件方面的,一些学校的艺术设计学专业没有虽有但没有达到《国标》所要求的专业类实验室、工作室专业类实训场地,也缺乏专兼职相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严格说来,这些艺术设计专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而一些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学校,在执行教学设计方案时走样变形,也不能达到设艺术学专业关键能力培养的目标。

另一类是软件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授课内容和方式上,在思想、方法类等理论课程的讲授中,只停留在讲和说的环节,而缺乏调动学生动脑和动手的互动参与,与关键能力培养严重脱节;二是教师和学生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用知识点考核学习状况,没有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素质特别是关键能力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三是许多课程为分段集中授课,灌输一段理论知识结合一点实践,所教和学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缺乏对系统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四是专业类社会实践、实训和实习类课程,缺乏统一的教学设计和考核标准,往往各自为政或是走过场,甚至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开个证明等现象也并非个别;这样的教学和实践肯定难以形成学生设计关键能力。

三、拓展和提升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拓展和提升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上面提到的软硬件方面的条件之外,教学理念、思维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所有教学要素的密切配合、相互联动等等,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养成均不可或缺。这里,仅从实践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拓展和提升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

1.以观促学,在代入感中培养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各类艺术设计展和行业大师讲座为媒介,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浸入前沿的艺术设计氛围,从而产生代入感,并在大量丰富的艺术设计作品中获取灵感、激活兴趣。获取、解读和使用多种媒介信息的能力,是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教学培养体系的基础,不仅限于使用技术手段和设备进行解读,更是对所获取的媒介信息的整理、反馈和重塑。 将理论教学高效的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艺术体验,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和思辨能力,将艺术素养转化为职业素养,形成双向互融关系。通过多样的、有连续性的媒介信息的获取,再反作用到学生的课堂作业汇报中,将一手的前沿资料和作品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素材库,积累大量成功案例,形成和完善个人创作语汇。艺术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厚植学生的史论基础,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打造理论为先、实践并行的良性循环教学模式。因此,应将更多高品质的艺术设计展览纳入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定期举办观展参展活动,聆听大师讲座、分享创作心得,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审美品位,开拓学生艺术视野,拉进学生与行业大师的距离,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艺术设计学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设计成果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小到产品设计、珠宝设计,全方位干预和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视觉审美和生活品质上。

2.以研促教,在参与中体悟研究流程

课题、项目为载体,项目培训列入实践系统管理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在艺术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部分实践能力只有跟随导师实际操作才能得到有效培养。为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养成,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同时教师将科研资源开发为可操作实施的教学资源,在此过程中,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转化。由于科研条件的限制,全部学生不可能都参与到项目中,因而需要通过进入实践教学资源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将最新成果传达给其他学生,以提升所有学生的设计能力。在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通过该平台获得各自所需的专业相关知识,在使用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加工创造提升知识的使用价值,改变知识的使用方式并将加工创造后的知识再次进行共享,使台上共享知识不断扩大形成良性循环。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结构,而且能够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和成果的转化,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3.以践促训,在实践中强化综合素质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促实训。加强学校教育与市场对接,为学生的课程学习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课题,针对课题需要设计多项关联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担任不同角色,从而理解项目的设计流程、资源管理方法、艺术设计决策等内容。在整个过程中,所有学生可以针对设计问题发表个人见解与作品,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在设计实践时,学生不断遇到新问题,这都可以在产学研的实践中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设计能力。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参与式教学,将教学计划、合作方案和评估策略分布在学习的每个阶段,使教学课程紧贴社会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实践教育环境,使学生通过项目实战训练,完成基础教学学习、专业模块训练和实践培训环节的课程目标。在实践教育教学体系的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项目设计中,为学生提供步入职场前的职业性准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以适应行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

4.以赛促练,在实战中提升关键能力

比赛是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的一种展示同时,在参赛中又能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将多种学科竞赛列入学科竞赛培训体系和实践系统管理体系,拓展学生职业素质,包括科学研究的训练实际工作的操作和项目管理能力的训练。以赛促练,就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筛选并确定参赛项目;在备赛阶段,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整合与修正,逐步构建起自己的设计知识体系,并运用该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出自认为相对完美的参赛方案,促进关键能力的生成;将作品进行展示和演示,有效锻炼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竞赛这一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活动,能够激发生的内在动创新,同时在团队合作中使学生在项目设计规划、管理、实施、协调与评估各个方面获得全面的体验和锻炼。通过竞赛不同阶段的训练,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悟促进学生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良好的竞赛氛围能够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优化竞争向上的学习创新环境从而达到拓展和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M],洪天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2页。

参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G],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944页、946页。 

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与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⑹。

马天元.“图书馆+”视域下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提升的实践路径研究[J].科技视界,2017(29):35-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