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欣赏 » 正文
《教育教学论坛》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QQ : 859367193

编辑部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电话:0311-87766660 80820729

地址:河北石家庄联盟路705号 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编辑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讨
2021-06-28

 马文中* 曹峥 杨海存 成骏峰 张洪文 蒋姗  

(常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  ]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展《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是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助于工程背景专业学生树立高素质工程伦理观。工程伦理课程教师除了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广泛的工程实践经验及相关案例的积累。根据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应筛选合适的教材,并针对本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程伦理;课堂教学;教学改革;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论坛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伦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YC2017008;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品牌专业建设新路径探索》(编号:2017JSJG133)

[作者简介]马文中(1982-),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分子膜材料。

 

引言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等问题,凸显了现代工程技术的社会化、综合化和整体化特性对社会与自然界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是工程建设大国,对于高质量的工程科技人才有着迫切需求,随着工程对社会、自然的影响力日趋加深,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工程师必须展现最高标准的诚实与正直,工程师的专业行为必须符合最高的伦理原则。为了培养高质量工程人才,工科院校必须重视工程伦理教育,加强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伦理意识,增强其遵循伦理规范的自觉性,提升其应对工程伦理问题的能力,让工程更好的造福社会、造福全人类[1]。

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以及常州市高分子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培养从事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制备、成型加工、应用、材料性能表征、评价和新材料研究开发的卓越工程师人才。科学技术具有“双刃剑”效应,因而需要通过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以规避可能导致技术风险和功利化教育问题,“只有培养具有伦理意识以及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工程师,才能在面对道德困境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鉴于此,我们专业修改了2018级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将工程理论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由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建设是综合性社会生产活动,其工程师是伦理主体的主要成员。因此,毕业生在今后从事本专业工程活动中的过程中的主要角色不容忽视,应合理制定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注重责任伦理的教育,融入利益伦理分析和评价,最终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伦理知识的效用性,以及工程伦理学习的目的性和紧迫性,达到伦理理论与实践学习相互融合促进的效果。

《工程伦理课程的现状及教学特点

当前大学教育非常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工科学生来说,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工程活动将对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产生广泛影响,其中与其密切相关的各种伦理问题将影响他们对工程行为中产生的价值冲突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工程伦理教育就是通过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结合来加强学生自身伦理素养,提升社会责任感,形成以伦理道德的视角和原则来对待工程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工程伦理教育,随之工程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并将工程伦理教育纳入到教育认证、工程认证的制度体系中。中国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于1998年诞生,以西南交通大学出版《工程伦理学》教材为标志。中国知网数据显示,工程伦理、工程伦理教育和工程伦理学相关的期刊论文分别有293篇、237篇和161篇。相应学术成果的发表凸显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得到高度重视以及迅速发展,尤其是具有工科背景的教学工作者开始重视将工程伦理的课堂教学[2]。 

高校工程伦理教育通常采用两种课程模式,或者独立设课,或者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工程伦理内容。 独立开设正规化、常规化的工程伦理课程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系统的讨论伦理问题,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技能训练和较深入的知识,吸引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教学。但是相对于这些优点[3],独立课程模式需要的大量师资力量和成本,且难以寻找有工程背景的伦理专家或者受过伦理训练的工程师做教师。工程伦理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相分离,授课内容枯燥,只是脱离工程实践的空谈。另外,独立课程如果作为必修课,会使本已拥挤不堪的专业课程体系不堪重负;而作为选修课,则难以覆盖全部工程专业,且会让学生觉得工程伦理并不重要。受学生课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采取这种模式的学校并不多。

将伦理教学融入到现有的各种专业课程中,对现有工程课程进行伦理成分的渗透,则不需要开设新的课程,不需要占用大量整块的时间,也不需要对原有课程进行大幅度修改。课程中使用置于工程情境中的伦理案例,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和抽象的工程伦理概念,也使工程和伦理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容易接受。工科教师在课堂上对伦理的坚定态度,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重视工程伦理。但跨课程模式的教学,更多地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特点而不受外部的控制和监督,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这种模式把伦理教学零散地分布在各门课程中,会大大影响伦理教学的深度和连续性[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伦理目前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还没有。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典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并大量采取实验教学形式。例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了《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专业实验》和《校内实训》等多门综合实验课程。实验周时间跨度通常在一到三周,采取综合性实验和项目方案论述等多种实施方式,组织模式以学生为主,通过发布任务,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并完成任务。综合实验周是教学体系中沟通基础理论知识、验证性实验等孤立知识点与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综合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具备实验内容的复合性、实验方法的多元性、实验手段的多样性和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等诸多优点。因此,实验周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工科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部分教师提及在综合性实验中融入工程伦理,本教学研究将尝试在综合实验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期望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和解决方法。

《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

    为响应课程思政要求,我校已将《工程伦理》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课程共16个学时,1学分。在充分调研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才需求结构,结合学生知识结构成长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可塑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论知识学习,并逐步强化相关实践能力。除了讲授工程伦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工程实践过程中人们将要面对的共性问题,更好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具体特点,针对性讲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伦理规范。如,高分子材料制备过程中原料选用、设备设计、结构与性能测试以及数据处理,基于此讨论其中伦理问题。同时,科研单位工程师或企业工程师涉及知识产权以及学术道德等相关规定,结合具体的案例讨论工程事件中不同部门的法律和伦理责任,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社会活动中获得最合适的价值判断。另外,材料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也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绿色能源、环保科技等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意识是关键。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获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相关伦理知识。在教材方面,我国国内的工程伦理学教材种类较为匿乏,尚有的少量教材,如肖平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工程伦理学导论》。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 , 积极探索、 科学构建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工程伦理教学模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教学现状而制定的。通过《工程伦理》课程强化未来工程活动的伦理意识,根据本专业领域工程伦理问题的特殊性,强化工程伦理的规范性,提升工程伦理决战能力。今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改进,编制适合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改革需求的教学大纲,并证明其是否符合该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工程伦理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探讨

我们学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根据行业对产品生产控制与管理、设计、研究与开发能力的要求,打造“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合成-成型加工-性能表征-环境与可靠性评价”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微小型—中试规模—生产装置”成型加工体系,形成“塑料加工、塑料成型机械、成型模具、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等多专业融合的专业特色。凸显了工程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如何将伦理问题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课程设计和采用哪种教学模式尤为重要。在课程设计方面,首先引入最新社会工程事件,思考事件中涉及普遍的伦理问题,带动课堂学习主动性;接着引入工程和伦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案例深入探讨学习;最后开展课堂讨论,让同学们提出相关工程实例进行伦理分析,从而获得最佳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教学模式上,采用案例教学模式[5]。选用普遍性工程伦理案例和专业性工程伦理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普遍性工程伦理方面的案例涉及最新实时报道的真实案例,尽量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将具体的视频、图文资料提供给同学,有利于学生对伦理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工程伦理的法则,便于更好分析相关伦理问题。专业性工程伦理问题的案例涉及到本专业高科技及技术带来的一些伦理问题,比如人造器官材料带来一些利益伦理问题、责任伦理问题、医学伦理问题等。优先选用与高分子材料专业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更深入认识本专业培养的工程师所应具备的伦理素养。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采用老师“导”,学生“演”的模式。老师在课前充分准备好相关案例的介绍,案例中涉及多重社会角色,且相关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随时可以引导学生做出不同判断;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角色进行案例观察,让学生自我判断该怎样做出合理解决方案。同时老师分析同学们的做法,这样可以带动课堂讨论气氛,让同学们竹筒思考,更加深入进行伦理分析[6]。

、结语

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在大数据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培养本科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增强学生伦理规范的自觉性、提升对工程伦理问题的应对能力具有重大意义。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形成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与引导学习,让学生不仅了解高分子材料工程建设中的伦理规范,更能在材料工程建设中作出最优的决策,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工程科技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正风,丛杭青,王前. 工程伦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2]李齐全,张杰.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17(5): 134-137

[3]周杰.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设想. 高教学刊. 2019, (10): 105-106

[4] 先圣,胡岩. 工程伦理准则与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9(5): 387-392

[5]徐. 《工程伦理学》教学中的PBL 模式运用研究. 广东化工,2019, 46(7): 250-251

[6] 傲玲,张猛特,陈自力. 案例教学在“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 35(4):105-107

 

Discussion on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Engineering Ethics” in 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Wenzhong Ma*, Zheng Cao, Haicun Yang, Junfeng Cheng, Hongwen Zha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hangzhou University, Jiangsu, Changzhou213164,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ethics" in the field of 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which helps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o establish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ethics. In addition to proficiency in the subject, the teacher majoring in engineering ethics course also needs extensive engineering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accumulation of relevant cas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in Changzhou University, appropriate textbooks should be screened,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engineering ethics" course of this major should be discussed.

    Key words: Engineering ethics; Class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