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欣赏 » 正文
《教育教学论坛》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QQ : 859367193

编辑部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电话:0311-87766660 80820729

地址:河北石家庄联盟路705号 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编辑部

“输出式”教学模式在本科科技英语课程中的探索
2021-07-02

  邵健梅  

(广东海洋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 ]“输出式”教学模式是种强调实践成果,突出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在科技英语这样一门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交流专业技术问题能力的课程中引入非常合适且必要。本文以学生科技报告这种输出形式为例、结合任务教学法,对“输出式”教学模式在本科理工类专业科技英语课堂中的具体实践进行详细探索。希望这种教学模式能在科技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有效作用。

关键词:科技英语;“输出式”教学任务教学法;3MT;教育教学论坛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堂教学改革专项:XJG201858-524210366.

[作者简介]邵健梅,女,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经常需要在跨文化背景下就复杂专业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而英语又是国际交流的基本工具,因此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国内高校普遍为各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科技英语课程。然而目前国内科技英语教学存在两大明显现状。第一是重输入而轻输出,课堂上仍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第二是重形式而轻内容,满是各种花哨的课堂活动但是学生实际应用英语交流专业问题的能力仍然低下。针对这些现状,结合我自己近几年来给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方向)学生授课的经历和体会,本文就本科理工类专业科技英语教学中“输出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具体实践做出一些探索。

“输出式”教学模式在科技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输出式”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更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强调他们的实践成果,也更加符合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际上,几乎所有知识特别是语言类知识的习得都离不开输入、内化、输出的环节。[1]输入是基础条件,而输出则是最终目的。一般而言“输出式”教学可能并不适合于初学者或水平低下者。但是本科科技英语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大三上学期),对于高年级的大三学生,基本已经修完大学英语、公共基础甚至一些专业导论类课程,因此他们已经具有充足的输入基础。并且根据语言“输出驱动假设”的观点,[2,3]输出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比输入对学生自主能力和应用能力发展的驱动性更大,更符合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需求,同时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本科科技英语教学中引入“输出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输出能力是非常合适而且必要的。

“输出式”教学模式在科技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1)采用“输出式”教学模式,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输出目标

“输出式”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课堂扔给学生,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首先它要求教师必须得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专业要求和课程目标合理确定学生的预期输出目标。很多时候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很大程度上是由任课教师目标不明确导致的。因此一开始给学生明确的教学输出目标非常重要。比如针对本科理工类专业科技英语课程,一般基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专业词汇,能够阅读科技文献;熟知科技文体框架,甚至能就给定题目写科技论文或产品介绍等。因此尽管科技文献往往术语多、篇幅长、内容难,“输出式”教学模式提醒我们不该一味地在课堂上学习语言知识点,而是应该多让学生口头或书面上讨论和表达知识内容。这样才能达到训练学生阅读专业文献、扩展专业知识、表达专业思想的能力的最终目标。

2)其次要根据目标设计合理有针对性的“输出式”教学活动

“输出式”教学活动可以直接锻炼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必须得根据授课对象设计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由于“输出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学活动应该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应该尽量以学生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为主,一般形式有分组讨论、科技报告、论文翻译等。其中科技报告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组织表达能力,报告后的提问环节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能力。因此科技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学生报告是种非常值得提倡的“输出式”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可以结合任务教学法同时进行。顾名思义,任务教学法是种基于任务的教学,[4]它跟“输出式”教学一样强调目标性。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输入活动后,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水平,教师给学生布置有效的应用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输入的知识内化并输出。一般来说,任务的布置应该满足真实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原则。[5]因为真实的任务才具有实际意义,也更符合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工作需求;一定的趣味能提高课堂气氛和学生参与度,这对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同时任务的布置也不应该难度过大或脱离课堂所能提供的条件而成为不可能完成任务。实际上要设计出合理且符合学生能力的输出任务是需要消耗精力的,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授课内容非常熟悉,还需要教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基本知识储备和专业认知水平。

对于学生的课堂报告任务,我给学生选取的报告题目有些直接来源于教材的章节内容,有些则是教材内容的延伸。比如有个题目是激光器(laser),该题目本身是我们选用的讲义中光电子器件这章的一节内容,而且学生在半导体类课程中也有所学习;再比如讲解到光的偏振(polarization)时我会设计全息技术(holography)的报告题目,该内容虽然没有在讲义中详细介绍,但是学生同学期的专业实验课中刚好有全息照相的实验内容。这样的任务设计结合了其它专业课程知识,方便学生课外文献资料的查询,不仅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还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掌握好课堂教学活动节奏,还得熟悉各种教学策略,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接受程度而恰当采用不同教学手段或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以学生科技报告这种输出形式为例,目前科技英语课堂上普遍会碰到以下几类问题。第一是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校师资教学条件有限而采用大班教学问题。这时候给班里每个学生都安排一次报告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最好是采用分组报告的方式。至于具体如何分组(自由组合、强强组合还是强带弱),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才能增强组员间的合作交流等都是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考虑的。第二是课时少问题,目前本科科技英语课程一般安排32学时,也有些专业只有24学时。面对这么少的课时,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报告是个非常头疼且重要的问题。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报告形式3MT (Three Minute Thesis).[6] 该方法已经在很多国家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中开展,它一般要求报告者在三分钟时间内仅用一张静态PPT幻灯片向观众介绍清楚自己的研究内容。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训练学生学术思维、表达和沟通技巧,而且每个报告高效耗时少,非常适合在少课时课堂上推广。第三个问题是学生英语基础跟不上。一般来说只要任务安排合理,学生肯下功夫,报告不会完成不了。但是由于每组学生报告内容不同,如果全班整体英语水平特别是听力能力较差,则往往是全英文讲解的报告反而下面真正能听懂的学生很少。我个人就碰到过这样的班级,一般这样的情况下听众参与度非常的低,即使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报告者也很少能做到用英语回答。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鼓励尽量说英文的前提下我只能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允许他们报告过程和提问环节穿插中文解说。这样虽然大家英语交流少点,但起码保证了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和学习,也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

4)最后要对输出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总结

评价总结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评价总结我们才能发现学生在任务输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合适的评价机制还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设立公平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输出式”教学模式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科技报告,除了报告后就内容的提问外,一般我还会组织学生对形式和语法进行点评,一般是以鼓励形式为主,如发现错误,则进一步针对该部分内容重新讲解,避免以后报告再犯。同时我还会对一些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将知识点归类使其系统化,以方便学生接受和应用。为了调动非报告者的积极性,我还设有相应奖励措施鼓励听报告者对报告提问评价,并将全班同学对报告的评分计入该组报告得分,而且报告成绩记为最后课程总评成绩一部分。这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形式有助于他们反思任务的输出情况,能够让他们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同时还能扭转听报告者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所有人主动探求知识而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泼。当然,最后的总结环节还是需要教师掌控全场,发挥好主导作用。

结语

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模式比纯粹的输入教学更有成效,也更符合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需要。本文从输出目标、教学活动、课堂操作、评价总结四个方面探讨“输出式”教学模式在本科科技英语课堂中的实践。当然“输出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输出能力上进行更多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实情的具体操作方案,更好地提高科技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不负科技英语课程开始的初衷,为社会培养合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正文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输出能力的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03): 54-57.

[2]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 外语界, 2013(06): 14-22.

[3] 文秋芳.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 中国外语教育, 2014(02): 3-12

[4] 马珂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03): 107-108.

[5] 徐菁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含义及任务设计原则[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1): 240-241.

[6] Guangwei Hua, Yanhua Liu. Three minute thesis presentations as an academic genre: A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of genre moves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18(35): 16-30.

The Exploration of "Output" Teaching Mode in Scientific English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Jianmei Shao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Guangdong, P. R. China.

Abstract: The "output" teaching mode is a teaching method emphasizing practical results and highlighting practicality. Scientific English is a course designed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roblems in English. It is very appropriate and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output" teaching model to the Scientific English cours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report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o explore the detail of the practice of the "output" teaching mode in the Scientific English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 hope that this teaching mode can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the Scientific English course.

Key words: Scientific English, "Output" Teaching Mod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hree Minute Thesi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