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收录论文 » 正文
《教育教学论坛》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QQ : 859367193

编辑部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电话:0311-87766660 80820729

地址:河北石家庄联盟路705号 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编辑部

电子信息类一流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2022-09-19

电子信息类一流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臻,王  昕,魏广芬  

(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为满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需求,探讨基于电子信息类一流专业建设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方法,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阐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探索的重要意义;其次结合山东工商学院电子信息类一流专业建设实际情况,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四个方面说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的关键环节;最后,提出了以持续提升培养质量为目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实施方案。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一流专业;培养质量;电子信息类

[基金项目]2020年山东省教育厅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内外循环持续改进,电子信息类一流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2020062);2018年山东省教育厅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上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集成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M2018X176);2020年教育部电子信息教指委教学改革面上项目 “基于工程认证理念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YB-65)。

[作者简介]华臻(1966-)女,河南南阳,博士,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智能视觉与可视化技术、高等教育研究王昕(1975- ) 女,山东招远,硕士,讲师,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智能控制、高等教育研究魏广芬(1978- ) 女,山东诸城,博士,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传感器技术、高等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双一流”建设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引领性工程,更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自主学习、科学思维、严谨求实、富有创新精神,敢于实践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如何顺应“双一流”建设提升专业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时代要求,成为当前专业

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首要问题。

一、机制建立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电子信息类一流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探索电子信息类一流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教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迫切需要高校着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生成的教育教学培养体系,形成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实践强调实用输出效果、持续迭代改进的培养机制,保障顺利实施高质量和高水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双一流”建设,全方位贯彻德育为先、以人为本育才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重要的战略基础。

地方产业升级发展进程所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十分关键的参与在基础人才培育及传递才智支撑等方面展现出极大优势,有效促使众多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孵化,积极充当科研机构产业界间的桥梁纽带但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科技优势,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特点,不断提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突出自身“应用型”特色,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2011年至今国家一直大力倡导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孕育产业发展急需高能力人才服务促使产业尽快完成升级转型目标所以,研究基于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内外良性循环,促进培养质量的全面持续提升,寻求解决高素质应用人才培育供给与地方产业转型发展急需间不匹配问题的有效应用方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意义重大。

二、机制建立关键环节

山东工商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遵循国家建设“双一流”本科的发展策略和学校的育人方针,坚持“重德育,厚基础,强实践,拓创新”的培养理念,持续探索和研究如何能在服务地方中获取资源,在扎根地方中打造特色,在贡献地方中提升能力,最终确立了“紧扣产教融合主线,强化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蓝图。

在育人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1)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找准专业定位,融入思政元素,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服务面向产业对象,细化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清晰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确定人才职业定位,体现行业具体岗位需求,持续优化培养目标。

2)毕业要求的持续改进。立根培养目标,持续迭代改进毕业要求,强化专业相关的关键核心能力掌握程度,特别注重增加非技术类毕业要求(如团队合作、持续发展、创新等能力)的支撑力度,明确培养目标与学生能力的紧密对接关系。

3)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改进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标准,设计并实践“开课准备、教学过程、期末考核、课程评价、达成度”等课程环节及持续改进循环,推进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形成对学生能力有效支撑的课程体系。

4)实践教学的持续改进。深化产教融合,持续建设协同育人平台,优化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师资队伍,强化过程监控和目标达成评价,强健学生能力的践行根基。

三、机制建立实施方案

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如何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提高培养质量,真正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师强起来,让管理严起来,让效果实起来。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研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深度融合方式,秉承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原则,解决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有效指导问题。

2)研究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法,突显教学环节“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特征,解决协同育人机制的有力支撑问题。

3)研究基于协同育人平台的实践教育体系实施模式,强化产学合作对人才培养的驱动作用,解决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践拓展问题。

4)研究电子信息类类课程思政元素及其课堂实施方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思政切入点,解决协同育人平台实现立德树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基础问题。

1.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思路

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时始终遵循OBE反馈机制。OBE反馈机制突出了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和以学习者为中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形成“培养标准对接市场需求、培养过程对接岗位标准、培养重点对接能力提升、培养模式对接职业发展”[3]的反馈控制循环,全面增强理论及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学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产出导向,对接技术发展确立专业方向,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以全面提高毕业生竞争能力”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专业与学院共同制定理论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具体环节目标;制定可评估的课程(或实践环节)评价办法,强调对学生全面学习情况的评估及对毕业要求达成支撑的评估,形成制度化文件,促进专业教学综合改革;长期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学生、家长、企业等各方对专业培养的意见,结合工程专业认证要求,持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产业需求与专业教学、能力达成的融合贯通,以此构建内外结合“闭环”反馈、持续改进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具体改革思路见图1。

 

1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思路

2.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实施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坚持毕业生达到明确的毕业要求这条主线,参照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这条底线,明确课程达成度评价目标;以《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强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的融合贯通;推广雨课堂、翻转课堂等混合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讲授点拨、讨论探究、问题驱动、实践演练等,线上线下结合,丰富课堂内容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判断课程对学生能力达成的支持度,明确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是否与能力目标匹配,探究课程深度是否符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要求,确定考试/考核是否能验证课程的有效性;为各个教学环节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形成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

促使学生从“要听→爱听→想听”向“爱思→求思→深思”转化,并升华为“质疑→批判→超越”的学习效果。具体实施思路见图2

 

2 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建设流程

3.协同育人平台的实践教学组织和实施机制建设

协同育人平台基础的夯实是实践教学水平能否实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点之一,应从实践育人方针、校企合作策略、组织实施方法等多个层面入手。

平台建设围绕电子信息类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遵循“三螺旋”协同育人模式,贯通地、企、校三方合作通道,见图3。政府出台政策法规,明确人才导向,为院校发展协调资源;企业提供实践培养的延展空间及服务支持,消化践行成果;院校对接政策要求和社会需求,输出专业人才及教育服务。

3协同育人平台三螺旋模式

    协同育人平台的实践教学组织包括了基础知识建构、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三种方式的螺旋式互促模式,见图4。

4 实践教学组织三螺旋模式

设计能力引导的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开发智能控制等工程驱动课程模块,把基于项目的能力训练、主动学习集成到专业课程中,学生实际企业复杂工程问题为认识基础体验生产实际的完整流程,采用主动积极注重课程联系的方式开展学习;开发电子系统设计、物联网设计、创意创新实践等课程[4],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本学科相关的竞赛项目、导师科研项目及自主创新创业项目,从随堂知识验证、工程实训到综合项目设计和创新创业训练,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实践创新活动的兴趣,多侧面促使学生动手能力提升。

三元主体内外循环螺旋式合作,最终完成“产学联合、基地联盟、培养联动”的实践教学组织体系建设,形成“培养平台共建、教学计划共商、指导队伍共组、实践过程共管、教学质量共推”的实践教学集成实施机制[5]。渐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实践创新能力,使其逐步掌握电子信息类技术的发展和融合应用,能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解决电子信息类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四、结论

山东工商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依托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立足学校能源行业背景和区位优势(烟台制造业强市和蓝色经济产业带),以数字化工厂、海洋生态监测等领域为应用背景,贯通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实践演练及创新创业,构建“能力引导、闭环反馈、持续改进、校企联合、资源对接、优势互补”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为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智能制造业升级等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增强了专业自我发展能力,2019年入选山东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建设历程也为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体的应用型院校同类专业提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路启发及借鉴。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三章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C].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会议专题资料汇编,2008-04.

[3] 陈星.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7.

[4] 王昕,华臻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2):104-106.

[5] 唐未兵,温辉,彭建平.“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14-18.

Exploration 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First-class Major

Hua Zhen,Wang Xin,Wei Guangfen

(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Yantai, Shandong 26400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ethod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for the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first-class major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quality are studied and explored. Firstly, it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the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 of the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Secondly,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 in Shand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four key aspects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cluding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Finally,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is put forward to.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continuously.

 

Key words: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first-class specialty; education quality; automa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