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收录论文 » 正文
《教育教学论坛》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QQ : 859367193

编辑部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电话:0311-87766660 80820729

地址:河北石家庄联盟路705号 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编辑部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培育卓越园艺研究生
2023-05-15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培育卓越园艺研究生
薛东齐,董晓星,贾芝琪,刘珂珂,张  涛*
(河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卓越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河南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如何创新园艺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使其能够担起园艺产业发展的重任是本项目着重探讨的内容。本研究在完善和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同时,把产业需求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现校企课程建设和专业设置合作机制,促进教学行为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让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真正的了解园艺产业现状和需求,学会分析和解决产业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升园艺产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研究生;育人机制
[基金项目]:2021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培育“卓越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2021-NLZX-YB18;2020年,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JX1107。
[作者简介]:薛东齐(1987-),男,河南省开封市人,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蔬菜抗病遗传育种;张涛(1986-),男,河南省郑州市人,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设施园艺学。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在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代,培养具有丰富经验和较强实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对于加快社会发展和提升自身或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部分高校已有实施,但多数是为了迎合现阶段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的更新对人才的需求[1]。因此这种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使研究生既掌握了专业的知识理论,又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实践经验,这与目前开展的体验式教学有一定的重合。通过高等农业类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彼此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依靠校企双方优势的聚合,共同培养“上得演讲台,下得了园地”的懂技术、会管理的高水平、现代化园艺产业卓越人才[2]。以协同创新的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够实现研究生的多重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战略奠定坚实的保障[3],也极大地提升了地方本科院校向新型应用型大学的转变[4]。
斯图加特大学哈肯教授早在1971年就提出了“协同论”这一概念,其指出各要素之间要积极的协同、配合、相互支撑,这样才能实现系统性的功能提升[5]。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就是要加强其与企业、科研单位、地方政府职能机关之间在人才、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协作,从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发展。但目前高等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高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与企业性质的差异,使彼此的协作基础较为薄弱
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教育摇篮,绝大多数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教育单位。然而对于企业而言,其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以盈利为目的。彼此之间性质的迥然差异,在合作目的方面必然会有巨大的分歧。高校期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引入资金、技术等,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企业则希望从合作的高校得到更多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目前的校企合作绝大多数是以人才的供给作为彼此合作的基础,且彼此之间的需求关系不均等,这样的合作基础就显得有些薄弱和单一。在校企合作需求关系的不均等性方面,学校着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借助企业提供的实践平台作为支撑。这样一来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成本,降低了追逐最大利益为目标的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6];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除了人员的投入外,很少会有资金等额外方面的投入,加之学校对企业所急需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有限,这就限制了学校深入服务企业的能力。
2、校企合作对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教育性薄弱
高等院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以教育为主,而企业则以生产为主,校企合作是以企业的生产为载体的教育性活动[7]。然而,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往往出现企业重视生产而轻教育的现象,归根结底源于协作理念的不同,部分企业认为自身只是为高校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对参与实践的研究生并不具有教学育人的责任,造成企业积极参与的内在意识不强。同时,多数学校安排研究生进行生产活动的企业并不能与学生所学专业完全对口,多数情况下只能根据企业生产期间的实际需求进行安排,虽然这些成熟的流水线岗位相对稳定,对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要求不高,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却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校企合作应该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活动,这需要双方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内容、培养形式、培养环节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3、校企合作中学校对研究生的指导性不足
校企合作是一个良性互动过程,企业会为参与实践的学生配备专业的技术指导老师,但这些企业指导教师多数为一线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经验,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升[8-9]。虽然部分学校有配备学生实践指导教师,但往往身兼多职,且师生比较低,并不能完全满足对每个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
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途径的探索
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是立足于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基于国家实体经济发展需求,融入区域协同创新服务发展的内在需求,以“产、学、研、用”的模式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途径而言可从特色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校企协同育人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1、特色人才培养方面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紧密围绕现阶段和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构建能够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园艺专业人才“储备库”。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之路,高等院校就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合作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推动深度的全面合作,建立健全新型合作模式,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双赢”,以及资源的充分共享。同时,学校也应积极的调整相应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相关教育教学内容,落实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机制[10]。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层次人才扎根企业的核心内容[11]。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固有规律和特点,如何把产教融合真真切切的应用到研究生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主要考核目标,进行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改革,这就需要结合企业/产业的需求,进行校企之间的充分对接,按照“岗位—职业技能—课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线,以项目实践推动教学改革,从而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高质量的研究生。
3、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
高等综合性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来说覆盖面比较广,但相对于高职院校的特色化专业设置而言[12],其与区域性的产业或行业的对接不太完善,随着目前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合理的、及时的、主动的去适应、配置和优化相关的专业设置,以能够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产业特色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具有前瞻性[13]。
4、校企协同育人方面
校企协同育人是破解目前办学同质,以及优化教学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持续性的推进研究生的专业化、社会化和企业化培养,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的资源协同培育人才。协同育人过程应着重注意育人机制、育人质量、特色化等人才培养规律,促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14-16]。部分成功的经验表明,课堂与生产车间的互换、教师与企业员工的互换能够更好的增进高校课程与企业的衔接。
三、卓越园艺专业研究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培育策略
1、对接企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紧密围绕河南省园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现代园艺产业的发展需求,以河南农业大学园艺新技术、成果和人才优势为依托,以物化和转化科研成果、培育和孵化农业科技企业为切入点,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通过校地联合,创新高效园艺产业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双方着力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模式[10,17]。通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建立“卓越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结合基地建设培养高效农业拔尖人才。
2、实施教育引导和激励相结合,着力培养园艺企业紧缺人才。
结合园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引导、扩展和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责任感。园艺学院制定相关考核奖励方案,结合研究生的在校表现,以及深入企业实践期间的反馈意见进行考核,对实训期间表现突出的研究生进行奖励,激励优秀研究生创优争先,培养具有拼搏意识的“卓越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
3、创新育人理念,融合培育“卓越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
深化校企合作,促使园艺专业研究生走产教融合之路。企业创新实践平台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充足的技术和物力支撑,卓越的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入职企业也为企业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实行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鼓励研究生多思考、多创新,加强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促进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对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以及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机制意义重大[15,17-18]。
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培育卓越园艺研究生”取得的成效
园艺学院在前期“卓越园艺专业师”计划实行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国家相关政策、河南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根据专业特点,调整园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指导,把产业需求真正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现校企课程建设和专业设置合作机制,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改革,使教学行为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极大的完善和创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林江鹏,张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9):142-144+147.
[2]吕金泽,王艳红,王硕,王新华,李激.提升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岗位能力培养模式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05):137-139.
[3]何屹,孙倩.论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J].重庆与世界,2010,27(13):105-106.
[4]孙瑞宝.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16):7.
[5]潘建华.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6]董雪艳,何礼果.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66+68.
[7]于伟,赵璞.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5):24-26.
[8]李青虔. 山东省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9]何兴国,潘丽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25-26.
[10]陈广辉,冯建灿.卓越园艺师培养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11):62-65.
[11]高乐,蒋刚强.基于协同学视角的企业变革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12(02):51-52.
[12]王剑,宋建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3):37-39.
[13]郑海平.区域经济合作中区域工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探讨[J].企业经济,2004(06):119-120.
[14]林立洪,刘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协同培养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1):38-41.
[15]罗国华.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06):113-116.
[16]李伟,闫广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探析与实践转向——基于分类观的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05):51-57.
[17]冯路,张子瑞,刘语潇.试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北京教育(高教),2021(08):15-18.
[18]马永红,刘润泽,于苗苗.我国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内涵、类型及发展状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07):12-18.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o Cultivate "Excellent Horticultural Master Postgraduates"
XUE Dong-qi, DONG Xiao-xing, JIA Zhi-qi, LIU Ke-ke, ZHANG Tao*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The "excellent horticultural master postgraduates" is an important talent support for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How to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l of horticultural master postgraduates so that they can take on the important task of hort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project. This research not only improves and innovates the mechanism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ut also integrates industry need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t has realized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professional setting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ed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behaviors and enterprise needs. Postgraduates can tru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mand of the horticulture industry in the practice process. Learn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industry in the new situ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horticulture industry.
Key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postgraduates; education mechanis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