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 859367193
编辑部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电话:0311-87766660 80820729
地址:河北石家庄联盟路705号 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编辑部
研究生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张红胜,王明连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北京,100124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新模式。如何充分发掘医学基础专业基础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实现三全育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医学基础的课程思政元素和教案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设计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思路。通过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准确地把握思政时机与方法。本文主要从探索课程思政与医学基础课程的有效融合教学范式,发挥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医学基础;思政教育;三全育人。
[基金项目]2020年教育部课程建设试点-北工大研究生课程建设-医学基础(项目编号:CR202024)。
[作者简介]张红胜,(1975-),男,(汉族),湖北蕲春人,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医学基础课程不同于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包括生理、生化、解剖、组胚、病理、病生、药理、免疫等课程,而医学基础课程涵盖的概念更广泛,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完整的医学体系,集中了三部分内容的基础和精髓。在教学过程中,内容更加繁杂,浓缩了三部分内容的精华。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为临床医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临床医学将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付诸于实践,三者分别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个体水平和环境和群体水平研究疾病和健康,全面和深入地诠释疾病和健康的理念。在课程中强调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医学科学是当今科技进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注重学生掌握深厚理论知识的同时,前沿进展和应用实践知识的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必不可少,同时对于当今提倡的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时结合课程思政的元素加入,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只有自身具备雄厚的理论基础,拥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念,才能体现于教与学的创新上。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学设计要想引导出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过程,就必须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科研成果,具有前瞻性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研究的主导思想。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新模式,对医学基础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医学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元素和优势
教学内容是决定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关键要素,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课程思政元素的加入则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因此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两大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首先,在教学内容建设方面:通过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纵向知识和横向学科、健康生理与疾病病理的4个融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理论框架和体系。课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政教育,实质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指以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而将医学基础等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呼应,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也绝非是简单的给予学生心灵鸡汤,它是将高校培养有品德的人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与学的互相适宜[1]。精选课程思政素材,精心设计课程环节。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需要深度融合。结合生物医药学科的前沿进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2]。在课程讲授中,可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同时,要注意与现实结合,比如在课程中就结合当下正在发生的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案例,致敬在疫情来临时,迎难而上、主动担当的最美逆行者,很快就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以专业特点为依托,注重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努力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人生观、健康中国的大健康理念、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大美德观的塑造培养,因此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每个章节结合典型教学案例、影片、科学家事迹、专业书籍、专业网站,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素养全面提升的充分交叉融合。趣味性、应用型、交叉性和思政性。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课程育人目标巧妙交叉融合,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3]。在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提升课堂的温度以及学生热情参与的程度,启迪智慧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反思质疑,促进创新。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尝试,在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同时,加强参与式互动教学法的实施,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以及联系生活事件,从而加深感性认识。针对传统教学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医学基础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最终达到学生深刻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思路与设计。
(1)古代医药文明: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医学在世界医学史具有引领和重要而突出的贡献,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医学史,结合一些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包括一大批医学奇迹,大量的古典医学书籍以及一大批医药学家,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通过中国古代医学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深切的民族自豪感。黄帝内经的问世,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至今仍对中医药学有指导作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葛洪集教学家、化学家、医药学家于一身,所著肘后救卒方堪称中医史上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史上的一颗巨星,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乃“东方医药巨典”,濒湖脉学为中医典范之作。通过讲述一些历代名医成功成才的故事,展现中国古代医学的辉煌成就和发展历程,展现名医的人生经历、奋斗过程、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历史贡献,给人以成功的启迪与敬业修身的影响。从一个侧面,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的历史,认识中医的成就,认识中医文化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临渴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中国古代的预防医学思想早于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四世纪)的疾病预防思想。许多预防医学事业的先驱,不惧风险英雄般奉献,如汤飞凡,让中国有了自己的狂犬病疫苗,白喉疫苗,以及世界上第一支斑疹伤寒疫苗和第一支牛痘疫苗。牛痘疫苗,中国比其他国家早了整整16年,也因此,天花病毒被彻底消灭。毛泽东的送瘟神“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描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消灭血吸虫病的气概。
(3)医学教育要融入大健康理念,从自身做起。特别是健康中国概念的提出,健康已成为每个人的重大需求。从医学角度来说,健康理念包括身体、生理,精神,心理,社会、环境、道德等多层次多维度以及全方位的整合发展理念。结合最近CELL期刊上提出健康的八大标志,提出了创新的观点和看法[4]。详细描述了健康的八个核心标志,从整体组织、器官、细胞、亚细胞、分子等多个层面,对健康给出了系统性的新定义。 健康的些生物学标志包括了空间分隔,体内平衡随时间推移而保持稳态,对应激的一系列反应。新的健康定义为测定身体机能、精神健康以及采用特定医学手段检验器官的正常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些标志并不能孤立看待,它们相互关联,其中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成为致病因素,给整个机体的健康造成急性破坏或持续破坏。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基础和临床结合的教育方式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科技创新的作用。医学大每一次重大发现与突破都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例如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寿命期限一下子提高了十多岁,疫苗的发现为人类健康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表皮生长因子突变体靶向药物的发现为肺癌的治疗树立了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也为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医疗器械等应用学科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5)推进从以传统学科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为中心,到以血液、循环、消化、运动、神经、泌尿、生殖等器官系统与临床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医学人文融通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
(6)作为生物医药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要具备厚重的人文情怀。课程思政恰好为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将医德教育和医学人文交叉融合,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高素质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医学前沿知识和热点问题如基因编辑、医学伦理、大数据与精准医学、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等结合课程思政做深度阐述。
(7)诺贝尔奖蕴含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诺贝尔奖精神),“诺贝尔奖解析----医学篇”选择大家感兴趣的医学话题,着重剖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诺贝尔奖精神”,分享其人格魅力和哲学思维,揭示其成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探寻其成功的要素。对经典诺贝尔奖进行解析,启发学生对当年诺贝尔奖研究成果进行追踪,如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以获奖者屠呦呦等一大批中国科学家在抗疟疾药青蒿素的发现中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工作同时可以从多角度多要点解读,一方面多单位联合协作,共同攻关,团结合作等;另一方面乙醚低熔点提取的创新性提取方法,避免了高温对天然产物的破坏;同时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歇,关于青蒿素的研究仍在进展中。2014年肿瘤免疫药物的发现为肿瘤治疗开创了全新的靶点,同时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尽管免疫治疗肿瘤的响应性不高,治疗前临床检测与诊断的介入大大提高了其应用前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危险性因素幽门螺杆菌的最新研究进展,胰岛素新剂型的开发和应用,心电图仪的实时动态监测及遥控,细胞自噬及生物钟现象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等。
(8)21世纪以来,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非典、新型冠状病毒等新发传染病和超级细菌等耐药病原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随着人类在同新发传染病和超级耐药菌的对抗中,逐渐积累了经验和教训,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进行了一定有效的控制。在同疾病的对抗过程中,需要加强基础科研的力量,同时需要多方面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在新发传染病的较量中,不仅需要医务工作者冲锋在第一线,综合利用护理学、病原学、病理学、呼吸病学、重症医学、中医学、免疫学、病毒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需要更多的其他力量,如从事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疫苗学甚至参与建设的建筑工人。在新冠肺炎的对抗中,广大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使命担当,铸就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屏障,彰显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品质。同时我们更加需要对疫情进行反思与总结,一方面病原微生物及传染病学家进一步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阐明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另一方面在病毒溯源和传播、检测试剂与设备、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动物模型构建方面仍要进一步科研攻关,人文关怀,同舟共济、团结协作。
三、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家国情怀体现责任与担当,个人品格教会如何做人,科学观教会如何做事。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如盐入味,春风化作雨,润物细无声[5]。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问题的设计,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同时采取多元性的教学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药理学课程中。包括教师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如中国医学史,中国与诺贝尔奖,医学前沿进展等课堂讲授,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学生参与制作课件、微视频、社会实践调研,进行演示与演讲,学生通过论文和讨论潜移默化地融合思政目标。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互呼应,多角度多方式多维度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把思政学习与医学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以交叉融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成果建设,形成课程思政的研究生医学基础教学大纲,确立研究生医学基础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的课程目标,并结合研究生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实际及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融入点、教学形式与方法,并在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与总结,从而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得以提升。建立一套研究生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编写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整理汇编课程学生的反馈及感悟。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政元素与医学基础课程内容,赋予课程思政以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丰富医学基础课程自身内涵,挖掘其育人价值,拓展其教育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梁燕.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若干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20(08):23-27.
[2]张梅,南德红,罗盈怡,唐红梅.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实施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2):60-61+94.
[3]郑永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11-14.
[4]López-Otín C, Kroemer G.Cell. Hallmarks of Health [J]. 2021;184(1):33-63.
[5]程良龙.立德树人,高等教育专业思政重在价值引领[J].教育教学论坛,2021(4):1-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asic medical courses for postgraduates
Hongsheng Zhang, Minglian Wang
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and Lif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ow to fully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basic courses of basic medical specialty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and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career.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basic medical courses, to design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ink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basic medical course.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reflection,we can accurately grasp the opportunity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teaching paradig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basic medical cours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rality education and three-wide education.
Key words: Basic Medic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ee-wide education.